杨卫民
杨卫民,博士,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塑料、橡胶和纳米纤维加工成型技术及装备研究,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世界塑料工程师学会注塑专委会主席、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承担科研任务5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70余件,合作出版著作16本,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科技奖15项,中国CAE年会最高奖3次,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塑料》、《塑料》、《工程塑料应用》、《橡胶工业》、《橡塑技术与装备》、《计算机辅助工程》等杂志编委和多个国际期刊的评审专家。先后入选北京市“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橡胶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带头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奖励计划”,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团队奖,中国橡胶机械行业“时代精英奖”等称号。代表性成果如下:
(1)针对制造业发展急需精密注塑成型装备的国家重大需求,突破高分子材料模塑成型精度控制的核心技术,发明高分子材料PVT关系特性参数测试方法及装置,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以此为基础,创新研发的注塑机成型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宁波海天集团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使我国由进口大国变成出口大国,创经济效益107亿元,美国《塑料新闻》撰文评价“海天超越全球列强!”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节能省材的大型两板式注塑机,获2016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急需巨型轮胎自主制造面临的“卡脖子”装备难题,发明了超宽幅胶胚挤出成型装备,实现了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的国产化,专家鉴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技术获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还针对全球轮胎行业采用胶囊充蒸汽间接热压硫化技术存在能耗高、精度低和动平衡差的“老大难”问题,发明了刚性内外模直压全电磁感应加热精密定型硫化技术并成功应用,胎成型硫化能耗降低86%,成品轮胎平衡性与均匀性均显著提高,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3)独创熔体“微积分”加工新原理,发明聚合物熔体微分电纺纳米纤维绿色制造技术并产业化,被国际同行权威专家Seeram院士评价为“里程碑式成果和静电纺丝的标志性事件”,获2018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一等奖;还发明聚合物熔体微积分层叠复合成型方法,创新研发成功双轴取向增强技术及装备,获2016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针对现有熔融沉积成形技术耗材范围小,成形速度慢等缺点,提出了聚合物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及设备,可实现各种材料的粒状形态直接打印成型,耗材种类广、成本低,被称为“不挑食”的3D打印机。近期,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创新研发的纳米纤维高效滤膜口罩、智能模塑成型护目镜和新型防冠面罩,为医院、环卫等一线抗疫人员提供了健康防护,被媒体誉为北京化工大学亮出的“三把利器”。
(4)针对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发明了高分子材料单元转子扰流强化传热技术及装置,2007年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技术创新性强,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技术在600MW汽轮机组凝汽器等管壳式换热器上成功应用,经专业机构测试,该技术可节水9.8%,效率提高19.7%,同行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同时,将转子扰流自清洁强化传热技术应用于聚合物低温裂解装置,参与开发“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
版权所有: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工作部
电话:010-68595061 传真:010-68595853 E-mail:cpmia@cpmia.org.cn